以創新力量助推高質量發展——“十三五”期間№江西省科技創新亮點紛呈
日期:
2020年12月02日 07:27
一是綜合創新實力實現進位趕超。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ㄨ平在全國位次前移4位,由2015年第22位躍升至2019年第18位,是“十三五”期間位次前移最快的省份。R&D經費總量由2015年的173.18億元,增加到2019年的384.31億元,增長121.9%;R&D經費※投入強度達到1.55%,列全國17位,較2015年1.04%提高了0.51個百分點。
二是區域創新體系架構基本形成。贛江〗兩岸科創大走廊打造全國重要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布局初定;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々區建設正式獲批;井岡山國家農業高新區申建工作全面啟動;南昌航空、贛州稀金、中國(南昌)中醫藥、上饒大■數據、鷹潭智慧、南昌VR 等六大科創城建設全面拉開,制定相關︻規劃措施28個,集聚研發機構44個、研發平臺127個;井□ 岡山獲批建設首批國家創新型縣(市),遴選出11個省級創新型試點縣(市、區);建有國家高新區9個,數量居全國第五,中部第二。
三是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持續加大。強化頂層『設計和制度創新,在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、科技獎勵制度改革、科研誠信建設和弘揚科學家精神、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等方面出臺了∮系列政策舉措,先後出臺《江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綱要》《江西省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行動方案(2018-2020年)》《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》《江西省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若幹規定》等,進一步突破制度障礙,調動了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。
四是重大創新平臺取得歷史突破。中科院∏稀土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落戶,填補了全省無大院大所直屬機構的歷史空白;啟動了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建↘設工作(中藥)。截至目前,全省現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38個,省級創新平臺1154個;新型研發機構165家,其中與省外大院大所名校合作共建46家。
五是科技型企業實現快速增長。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由2015年的1095家,增加至2020年9月底的5113家,增長了3.7倍;入國家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480家,共培育和發現獨角獸企業3家、潛在獨角獸企業4家、種子獨角獸企業11家、瞪羚企業105家、潛在瞪◥羚企業69家。
六是高端人才團隊取得重大進展。新培▓育院士1名;國家重大人才計劃98人,較“十二五”增長4.4倍;長江學者11人,新增5人;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3個,新增2個。國家傑出Ψ 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,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獎者5人;腾讯5分彩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才45人。
七是科技創新成果取得顯著成就。專利累計申請總量和授〖權總量均較“十二五”增長2.5倍,其中發明專利累計申請總量增長1.8倍,發明專利累計授權總量增長1.1倍,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.45萬件,是“十二五”末的近3倍。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28項,其中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、一等獎3項、二等獎17項,技術發明二等獎7項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江西省深入實施創新【驅動發展戰略,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,形成了“一廊兩區六↓城多點”的創新區域格局,科技創〖新綜合實力明顯增強,高端研發機構、高企規模、成果產⌒ 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為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■了有力科技支撐。
一是綜合創新實力實現進位趕超。全省綜合科技創新水ㄨ平在全國位次前移4位,由2015年第22位躍升至2019年第18位,是“十三五”期間位次前移最快的省份。R&D經費總量由2015年的173.18億元,增加到2019年的384.31億元,增長121.9%;R&D經費※投入強度達到1.55%,列全國17位,較2015年1.04%提高了0.51個百分點。
二是區域創新體系架構基本形成。贛江〗兩岸科創大走廊打造全國重要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布局初定;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々區建設正式獲批;井岡山國家農業高新區申建工作全面啟動;南昌航空、贛州稀金、中國(南昌)中醫藥、上饒大■數據、鷹潭智慧、南昌VR 等六大科創城建設全面拉開,制定相關︻規劃措施28個,集聚研發機構44個、研發平臺127個;井□ 岡山獲批建設首批國家創新型縣(市),遴選出11個省級創新型試點縣(市、區);建有國家高新區9個,數量居全國第五,中部第二。
三是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持續加大。強化頂層『設計和制度創新,在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、科技獎勵制度改革、科研誠信建設和弘揚科學家精神、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等方面出臺了∮系列政策舉措,先後出臺《江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綱要》《江西省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行動方案(2018-2020年)》《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》《江西省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若幹規定》等,進一步突破制度障礙,調動了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。
四是重大創新平臺取得歷史突破。中科院∏稀土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落戶,填補了全省無大院大所直屬機構的歷史空白;啟動了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建↘設工作(中藥)。截至目前,全省現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38個,省級創新平臺1154個;新型研發機構165家,其中與省外大院大所名校合作共建46家。
五是科技型企業實現快速增長。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由2015年的1095家,增加至2020年9月底的5113家,增長了3.7倍;入國家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480家,共培育和發現獨角獸企業3家、潛在獨角獸企業4家、種子獨角獸企業11家、瞪羚企業105家、潛在瞪◥羚企業69家。
六是高端人才團隊取得重大進展。新培▓育院士1名;國家重大人才計劃98人,較“十二五”增長4.4倍;長江學者11人,新增5人;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3個,新增2個。國家傑出Ψ 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,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獎者5人;腾讯5分彩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才45人。
七是科技創新成果取得顯著成就。專利累計申請總量和授〖權總量均較“十二五”增長2.5倍,其中發明專利累計申請總量增長1.8倍,發明專利累計授權總量增長1.1倍,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.45萬件,是“十二五”末的近3倍。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28項,其中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、一等獎3項、二等獎17項,技術發明二等獎7項。
|
|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「前頁
|